滑雪者不戴头盔,滑雪场可拒绝其进入高级道进行滑雪。7月10日,北京市新修订的《体育场所安全运营管理规范 滑雪场所》地方标准对外发布,将于2017年12月1日实施。
滑雪场至少要5名教练
北京市体育局体育产业发展处调研员祝伟民介绍,目前,北京市共有滑雪场24家,虽然总体情况良好,但一些滑雪场所存在着制度规定不健全、管理不到位、设备设施老化,甚至无人监管等问题。为保障青少年在参加冬季项目过程中的人身安全,提高北京市冬季项目场所安全管理水平,修订了上述标准。
新标准要求,滑雪场要配备相当数量的滑雪巡逻员,负责滑雪场内的雪道安全运行和雪道救援。应在雪场营业前和营业后对营业区域进行巡查,消除隐患。营业期间应对营业区域进行巡查,重点区域加大巡查频次。滑雪场应有救助室并有专人值守,救助室应当具有明显标识。应配备雪地救援担架、雪地摩托、急救箱等专用急救设备。有高级道的雪场宜配备船型救生舱。
新标准同时要求滑雪场应有不少于5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即滑雪教练,教练要依法持证上岗,应在醒目位置悬挂姓名、照片、职业资格证书编号等信息。教练和巡逻员上岗时应佩戴统一标识。
上高级道需要佩戴头盔
新标准对佩戴头盔提出了要求。规定滑雪者在乘坐架空索道进入高级道时要佩戴头盔,如不佩戴,滑雪场有权拒绝其进入。在其他雪道则是鼓励滑雪者佩戴头盔。
祝伟民解释说,由于滑雪运动的高风险性,滑雪头盔作为一项重要的防护装备,在滑雪产业发达的国家已是常识。但我国在这方面意识较为淡薄,近年来已发生多起滑雪者因头部撞击安全防护网立柱或障碍物导致严重受伤甚至死亡的案例,需要引起重视。为此,标准提出了滑雪场所应建立滑雪者佩戴头盔管理制度的要求。
标准同时要求滑雪场要在醒目位置设置向导示意图,标明场区范围、滑雪道及难度等级、客运设施。
滑雪魔毯要配专人值守
本次发布的标准还增加了对“滑雪魔毯”的规定。滑雪魔毯是以传送带方式运送滑雪者的运输工具。祝伟民介绍,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前行,各地滑雪场所出现了新型设备——滑雪魔毯。数据显示,自2007年开始投入运营的滑雪魔毯全国共计681条,累计总长度为9万米,2015年新增的魔毯数量为164条,总长超过两万米。
“从数据可以看出,滑雪魔毯的使用量在日趋增多,更多的滑雪场日常运营方面依赖该设备,但从目前滑雪事故报道中不难看出,滑雪魔毯仍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将滑雪魔毯纳入标准是十分必要的。”祝伟民说。
新标准要求,魔毯运行上、下站要公示长度、运行上下站的海拔高度差、索道运营时间等技术参数。同时要配备专人值守,在魔毯上、下客处设立乘用安全提示或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