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标准化动态
我国乳酸菌检测标准或将修订
发布时间:2019-1-4    点击量:2044

为推动产业界、科技界以及标准修订部门之间的交流,提升行业内的自律性,共同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乳酸菌检验方法研讨会日前在北京举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江南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的相关专家及相关企业的代表共同参与会议,就相关标准的修订工作展开交流探讨。


据了解,一直以来,我国的乳酸菌检验方法主要依据是GB4789.34-2016《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双歧杆菌检验》和GB4789.35-2016《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乳酸菌检验》,其中的检验检测方法主要参考欧盟标准。但随着产业高速发展,相关检测标准逐渐落后于企业生产需要。在此基础上,此次会议召集国家相关部门标准制定者、行业专家与企业代表面对面,就企业关心的菌落计数方法、检验操作方法、使用设备与材料、培养基选择与优化等问题进行了沟通与解答。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理事长、江南大学副校长陈卫以《乳酸菌资源开发及利用》为题,从科研角度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对于乳酸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他介绍,2017年,我国乳酸菌发酵乳市场规模达1192亿元,同比增长18%,首次超过液态乳;预计2018年整体市场规模将突破1400亿元。其中,低温酸奶占比降低,常温酸奶保持高速增长;低温与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分别达80亿元与67亿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微生物实验室副主任徐进在介绍国内乳酸菌检验相关标准的修订工作进展时,围绕国内外对菌种安全性的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研究员崔生辉从菌株水平检定的角度,对益生菌的审批和评价进行了讨论。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在总结中指出,益生菌产业在整个食品产业产值的占比已经超过部分传统优势产业,将成为中国食品产业健康转型的一面旗帜,这份荣耀需要各个企业继续努力和共同守护。希望各企业能够共同参与标准制定,维护行业健康发展。此外,益生菌产业是食品产业中科技含量较高、管理难度较大的部分,未来应该充分与科技界合作,生产个性化、差异化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通过这次会议,为标准制定部门与企业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双方能够相互聆听并充分交换意见。标准的制定是对整个行业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采用科学、严谨、透明的方法,制定出各方认可的一套行为规范或准则,从而促进并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版权所有:沧州市标准化研究所 冀ICP备16014912号-1
任何个人或单位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变相复制本网站全部或部分信息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技术支持:世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