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网络交易迅猛发展,并已成为全球网络销售第一大国。但与此同时,在网络交易过程中产业链各环节之间信息传递不畅、缺乏可信交易环境、产品质量低下等问题也日益突出,而标准化因其规范性、系统性和协调一致性而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支撑。
早在上世纪9 0年代我国就已经开始着手电子商务标准化研究工作,但主要体现在系统间的电子数据交换。2000年颁布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2006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建成立了“国家电子商务标准化总体组”,2007年,颁布了《关于网上交易的指导意见(暂行)》,启动了我国《国家电子商务标准体系》的研究编制工作,提出由“基础技术标准”“业务标准”“支撑体系标准”和“监督管理标准”分体系构成的国家电子商务标准体系框架。近年来,为了规范网络交易行为,提高网络交易服务质量,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和文件,并通过设立专门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制定标准等一系列标准化手段促进网络交易服务与管理的健康发展。2010年颁布了《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2011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全程电子商务关键技术标准与应用示范”项目从电子商务交易的各个环节出发,进行了深入研究;2013年标委办公二联[2013]79号《国家标准委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关于调整国家电子商务标准化总体组的通知》发布后,对国家电子商务标准化总体组进行了改组,以更好地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2015年国发[2015]24号文“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提出要完善电子商务标准规范体系,研究电子商务基础性关键标准,积极主导和参与制定电子商务国际标准。
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
目前,我国与网络交易密切相关的TC/SC共7个,分别是TC83(电子业务)、TC267(物流信息管理)、TC287(物品编码)、TC269(物流)、TC180(金融)、TC28(信息技术)、TC260(信息安全)。另外,电子商务质量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也在筹建过程中。
国家及行业标准现状
截至2015年10月,我国共制定与网络交易相关的国家标准40项,涉及通用术语、业务数据和过程、产品核心元数据、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服务、产品信息描述、信用管理与评价、平台服务质量评价等领域。共制定网络交易相关行业标准23项,其中商务部制定的标准15项,信息产业部5项,国家邮政局1项,国家旅游局1项,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1项。主要涉及术语、技术要求、服务评价、运营管理等领域。
来源:《标准科学》2016年第8期,原题为《我国网络交易服务与管理标准化现状及改进探索研究》
作者:周立军 李秀娣 杨静 李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