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大会开幕式现场
张玉薇 摄
时隔1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简称ISO)大会再次来到中国,来到北京。
金秋9月,来自163个国家和相关国际组织、欧洲标准化组织、泛美、亚太等区域标准化组织的547位嘉宾齐聚北京,共商国际标准化发展大计。
与会嘉宾集思广益、凝聚共识,共同探索标准化在完善全球治理、促进可持续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高规格、高质量,大会圆满举行
作为紧随杭州G20峰会、中国—东盟博览会之后在中国召开的又一场国际盛会,ISO大会呈现出高规格、高品质等特点。
高规格。国际标准化组织是享誉全球的“技术联合国”,在完善全球治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愿进一步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各成员携手努力,共同为促进国际标准化事业持续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
此外,还有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的主要领导,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国际铁路联盟(UIC)、世界钢铁协会(WORLDSTEEL)、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等14个国际组织高层领导莅临大会。
高质量。大会期间,共召开了ISO大会、理事会、技术管理局会议、国际组织领导人峰会、发展中国家事务委员会会议等大小会议18场,双多边活动近百场。ISO制定了《ISO 2016—2020年发展战略规划》行动计划和实施评价指标,选举了ISO下一届主席、财务副主席和理事会成员,任命了ISO发展中国家事务委员会(ISO/DEVCO)主席,并就ISO治理、公共机构参与、服务业、重要ISO标准等关键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达成一致共识。
11个协议、一个宣言,大会硕果累累
通过充分的沟通和深入的交流,本次ISO大会硕果累累:
《北京宣言》签署并正式发布。大会期间,ISO历史上首次对外发布由ISO和主办国联合发布的宣言。宣言围绕ISO的战略规划和愿景,以推动国际标准化持续发展,促进世界互联互通为主题,强调国际标准化活动的价值,倡议加强标准化实践的合作,期望通过交流和分享知识、经验、技术和资源,实现人和组织的和谐发展。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标准化合作协议签署。会议期间,我国与阿尔巴尼亚、波黑、柬埔寨、黑山、俄罗斯、塞尔维亚、斯洛伐克、马其顿及土耳其等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了标准化合作协议。
根据合作协议,国家标准委将与“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标准化组织深化互利合作和互联互通,在双方共同关注的领域,相互采用对方标准,共同推动产品标准的协调一致,减少和消除贸易壁垒。协议各方还就建立务实有效的交流与合作机制、开展国际标准化合作等事项达成共识。截至目前,我国已与2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了标准化合作协议。
与欧洲标准化委员会、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签署合作协议。中欧双方将根据签署的合作协议,在标准互认、国际标准化合作、人员与信息交流、合作机制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更加务实地推动中欧标准化合作迈向新台阶。
中国作用收获更多国际认可
ISO副主席(政策)约翰·沃尔特说:“我参加过多年的ISO大会,这是我印象中最棒的一场。”
德国标协主席克里斯托夫·温特哈特说:“此次ISO大会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印象。国家标准委以及中国同仁们完成得非常出色。大会场面宏大、秩序井然、所有工作都组织得非常好。下一届ISO大会将在德国举行,中国给我们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对下一届大会的举办起到了标杆作用……”
ISO大会,让国际社会欣赏中国智慧。
国际铁路联盟总干事长让·皮埃尔·鲁比诺说:“大会有两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个是标准是世界通用语言。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世界,我们需要协调统一的标准来消除误解,达到省时省力、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很喜欢这个观点;第二个是智慧,我认为中国的智慧哲学使人们更加智慧,大家可以携手共进而非各自为营地开展标准化工作。”
ISO司库米格尔·佩罗表示中国领导人表达了如何通过国际标准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改善国民生活,这也为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ISO大会,让国际社会对中国标准化工作的发展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美国国家标准协会主席兼CEO乔·巴蒂亚说:“我们了解了中国标准化发展进程,获取了很多重要的数据和信息,看到了国家最高领导人对标准化工作的支持,并将其价值体现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
ISO执行秘书长凯文·麦肯利则盛赞了中国在ISO中发挥的作用,“中国现在是非常积极的国际伙伴,成为ISO的领衔成员,并且为我们的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国际标准用户者联盟主席戴维·费林斯基则表示,中国在国际标准化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际标准化界期待中国未来发挥更强的领导力,做出更大的贡献。(记者 李心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