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开展了2015年京津冀地区公共服务质量监测分析,并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分析报告相关结果。本次监测对京津冀地区43个城市(市辖区)的环境治理、公共交通、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安全监管服务、养老服务、行政便民服务、公共文化体育、信息化服务9个公共服务领域开展了监测。
监测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公共服务质量整体满意度为79.15,处于“比较满意”水平。领域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
1、医疗卫生(79.48)
2、公共交通(79.37)
3、义务教育(79.30)
4、行政便民服务(79.30)
5、安全监管服务(79.21)
6、公共文化体育(79.16)
7、环境治理(79.15)
8、信息化服务(79.13)
9、养老服务(78.54)
监测显示京津冀地区公共服务质量处于“比较满意”水平,但也集中反映出下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养老服务——公众最不满意的是“公立养老机构的申请与入住”
养老服务供不应求,“入住难”成首要问题。养老服务满意度在9个监测领域中排名最低。其中,公众最不满意的是“公立养老机构的申请与入住”,得分为78.35,其次是“居家养老服务的提供”,得分为78.57,普遍反映出养老服务的供给还难以满足当前社会需求,一些养老服务项目质量不高,养老服务模式有待进一步创新和拓展。
环境治理——受访人群表述最多就是“雾霾天气太多、太严重”
环境污染治理亟待加强,空气质量满意度最低。在环镜治理领域中,“空气质量”得分最低,仅为78.55分。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2012),PM2.5年均值的二级标准限值为35微克每立方米,2015年京津冀地区仅有1个城市达标,空气质量亟待提高。从人群特征来看,18-25岁的人群对环境治理的满意度较低。受访人群在谈及环境问题时最多的表述就是雾霾天气太多、太严重。
信息化服务——公众最不满意是“社区生活服务网络化程度”
信息化服务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在信息化服务领域中,18-25岁和26-35岁的被访者对信息化服务的满意度最低,反映出年轻人普遍对信息化服务有较高的要求。公众最不满意的是“社区生活服务网络化程度”,得分为79.02,此外,“公共事务网上办事的方便性”、“公共场所上网便利性”、“一卡通”使用普及性”等满意度得分也普遍偏低,反映出社区生活服务和公共事务办理的信息化水平及服务还有待提高。
公共文化体育服务——18-25岁的被访者对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设施满意度最低
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亟待丰富和完善。在公共文化体育领域中,公众满意度最低的是“文化体育服务设施”,得分为79.21。从被访者的年龄来看,18-25岁的被访者对公共文化体育满意度最低。受访的年轻人普遍反映文娱、体育活动设施和场地不够、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不够丰富,希望进一步增加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的服务。
◆ ◆ ◆
来源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