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服务
持续关注高田气囊,还有多家车企未召回
发布时间:2017-2-13 8:58:36    点击量:1190


                                                                                   

2月6日,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及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的要求,向国家质检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


宝马召回部分国产及进口车型

涉及41685辆


召回计划中指出,自2017年10月9日起,召回以下车辆,共计41685辆:

●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召回2012年1月2日至2012年12月26日期间生产的部分国产华晨宝马320i、325i、320Li、328Li、335Li及X1车辆,共计3926辆;

● 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召回2012年1月2日至2012年12月22日期间生产的部分进口宝马120i、130i、320i、325i、330i、335i、X1、X5、X6、M3及M6车辆,共计37759辆。

此次召回范围内车辆的安全气囊装配了高田公司生产的未带干燥剂的硝酸铵气体发生器。在安全气囊展开时,上述安全气囊的气体发生器可能发生异常破损,导致碎片飞出,伤及车内人员,存在安全隐患。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及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将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更换所涉及部位的气囊气体发生器,以消除安全隐患。(注:对于X5及X6车辆,涉及部位为驾驶员及前排乘客的正面安全气囊;对于其它型号车辆,涉及部位为驾驶员正面安全气囊。)


零部件生产者需配合开展缺陷调查


高田气囊事件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年,但时至今日,高田气囊事件在全球造成的影响还在持续蔓延,究其原因,一是其产品存在致命缺陷,二是消费者及主管部门一开始不够重视,三是高田公司对缺陷产品有知情不报、故意漏报之嫌,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事实上,高田公司在2006年的一份关于公司质量问题的内部文件就显示,该公司出售给马自达、福特、宝马、本田、奔驰以及丰田等公司的安全气囊充气泵都存在问题,这些问题包括:金属薄片质量不合格、内部夹子损坏或缺失,零部件变形,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湿气侵入并污染硝酸铵推进剂,最终导致充气泵爆炸。但是高田公司并未将问题反馈给相关部门及相应的汽车生产企业。不仅如此,据《纽约时报》报,一份内部文件指出,2009年,在高田气囊发现缺陷并造成2人死亡之后一年多,高田公司在为本田供应的一个气囊组件的测试结果中作假。

生产者是汽车召回的主体,零部件生产企业也有义务配合开展缺陷调查。2016年开始实施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中明确规定零部件生产者应当向质检总局报告所获知的汽车产品可能存在缺陷的相关信息,并通报生产者。同时,零部件生产者要配合整车生产者尽快确定缺陷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消除缺陷的措施。

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一家零部件生产企业把产品供应给世界上多家汽车制造商是很常见的,随着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越高,它配合召回的责任和意义也就越大。2016年,我国汽车汽车召回首次突破1000万辆,其中受同一个零部件引起的召回事件越来越多,而高田气囊事件就是典型代表。


召回是对消费者负责

督促多家企业尽快实施召回


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司长严冯敏在《2016年缺陷产品召回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质检总局已经对包括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北京奔驰、东风本田、广汽本田、华晨宝马、天津一汽丰田等在内的34家生产企业启动了缺陷调查。2016年,包括东风本田、广汽本田、华晨宝马、天津一汽丰田等在内的21家国内生产企业已向质检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并向社会发布了召回信息,但尚有多家生产者未向质检总局备案相关的召回计划。据悉,国家质检总局下一步将督促上述企业采取相关措施,消除消费者行车风险。

【总结】召回缺陷产品是企业对消费者生命及财产安全负责的体现。对于拒不召回企业,主管部门不仅该点名批评,一查到底,还要加大拒不召回企业付出的经济成本,以警示不召回要承担的后果。

-THANKS FOR READING-


来源丨中国标准化杂志社


版权所有:沧州市标准化研究所 冀ICP备16014912号-1
任何个人或单位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变相复制本网站全部或部分信息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技术支持:世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