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最新动态
支树平:在全社会喊响“质量时代”这个词
发布时间:2017-3-15 8:33:02    点击量:1197


                                                                                   

3月1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等领导就“质量提升”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针对媒体和百姓关心的质量热点话题,支树平一一进行了解答和阐述。


中国的质量状况有喜有忧


针对媒体关于如何评价现阶段的质量状况的问题,支树平表示,中国的质量状况有喜有忧。

支树平表示,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质量,国家质量总体水平在提升。从“有喜”的方面看来,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提升,工程质量不断好转,环境质量在改善之中,重点服务领域顾客满意度保持在“比较满意”的水平。质量(合格率)2013年以来一直稳定在90%以上,2016年达到91.6%。大家关心的空气净化器、电饭煲、智能马桶盖等10类重点消费品合格率去年提升了5.2个百分点,电商产品质量,去年也提升了11个百分点。大量的产品走出国外,尤其是高铁、核电、工程建设走出国外。“中国制造”行销全球本身就有质量的支撑。

所谓“有忧”,就是我们还有不小的差距。我国质量总体水平不够高。

首先是产品质量总体水平还有一定差距,部分产品档次还比较低,特别是中高端产品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至大家说的“海淘”、“海购”、消费外溢。有一些商品走到国际先进行列,但总体上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国际竞争力有待增强。服务业稳中有进,但总体上提升还比较缓慢。品牌建设的差距比较大,现在许多产品是贴牌生产,全世界驰名的大品牌我们国家还比较少。

其次,从质量发展的环境来看,一些局部地方还不尽如人意。国家整体质量环境比较好,但在一些地方还有差距。比如,有些地方还是更多关注GDP,对质量重视不够,投入也不够,在法规、投入、人才培养上还有一定差距。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但是有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够健全,质量控制体系也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特别是有的企业不讲诚信,有时候以降低质量为代价来参与竞争,严重的甚至制售假冒伪劣产品。

再次,我国质量技术基础还不是很强。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包括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在这些方面,我们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现在我们的出口企业每年都遭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甚至受到损害,很大程度上与我国质量技术基础不强有关系。

支树平说:“我们有进步,但是也有差距,提高质量迫在眉睫。作为一个质检工作者,我们心里始终有很大的压力“。


全面开展产品质量提升行动


针对百姓关切的的“质量提升”行动,支树平表示,质量提升行动是党和国家作出的专门部署。要把质量提升的具体行动组织好,在具体行动上,要找准着力点,牵住牛鼻子,打好组合拳。找准着力点,就是抓住各地主打产业、主打产品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就全国范围来说,抓住消费者普遍关注的妇幼用品、学生用品、家电、家具、纺织用品、建筑装修材料、食品相关产品等10类大家普遍关注的消费品来提升质量。“牵住牛鼻子”就是抓住标准、提升标准,实施标准提档升级。“打好组合拳”,就是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充分运用各种质量方法手段提升质量。

要抓质量的攻关和整治。对质量的短板,要组织各方面的力量,进行技术攻关、提出技术的改进提升方案。对一些产品生产集中、假冒伪劣又多的重点地区实行区域整治。比如某个地方生产的某类产品比较多,但假冒伪劣的多或者质量不高,就要挂牌整治。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约谈当地的负责人,必要的时候亮黄牌、曝光。对于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更是坚决打击,毫不留情,抓好质量整治和专门治理。

要抓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不仅要有国际国内先进质量管理办法,还要把质量管理体系都建立起来。树立一批质量标杆,培养一批“隐形冠军”。

要抓品牌建设。要培育一批真正叫得响、消费者欢迎,甚至国外消费者都欢迎的中国品牌,打出我们的“金字招牌”,把老百姓质量获得感搞得满满的,把我们国货形象树得高高的。


希望把“质量时代”这个词在全社会喊响


针对媒体提出的如何看待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问题。支树平说:“‘质量时代’的提出确实让人心头一振、眼睛一亮。我也希望能把‘质量时代’这个词在全社会喊响。”

支树平表示,现在大家都关注国货的情况,国货因质量而强盛,国家因质量而强盛,那就是质量时代的到来。如果要进入质量时代,至少要抓几个方面:

第一是抓战略。真正把质量摆到战略的位置上,像中央要求的那样,放到立足点的位置,放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和中心任务上。

第二是抓升级。光坐而论道说质量不行,还得落在实际上,就是要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按行业抓,按产品抓,抓产品质量提升,抓服务质量提升,抓工程质量提升,抓环境质量提升,进而把经济发展水平都提升上来。

第三是抓基础。质量提升必须有坚实的基础,就是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这些国际公认的国家质量技术基础。要把质量搞上去,必须先把这些基础搞上去。

第四是抓共治。就是把全社会动员起来,实行质量共治。质量的主体责任还在企业,首先把企业调动起来,让它发挥主体作用,发挥它的主体责任,激发市场活力。同时,要强化政府监管、政府服务,建立起质量追溯体系、激励机制,让全社会都动员起来,让追求质量、重视质量、创造质量成为社会风尚,形成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开创一个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崭新时代。


加大监督抽查力度  着力培育“品质电商”


针对百姓普遍关心的网购与海淘产品质量问题,支树平表示,质检总局是管质量的,始终把电商、网购作为一个重点,进行监管和服务,既抓监管,又抓服务,让它健康地发展。

支树平表示,质检总局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加强对电商的监管和服务工作:

一是定标准。专门成立了全国电子商务质量管理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专门研究电子商务标准,现在立项了一批标准,形成电商体系的标准“过滤系统”。

二是搞认证。专门为“3C”认证开通一个“云桥”系统,支持阿里巴巴、京东等7家主要电商平台,与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数据库进行对接。一年多来,交互的证书信息达102万项。

三是抓管理。电子商务是新事物,要帮助电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品质控制体系,提高电商的自检能力。

四是严监管。质检总局专门成立了电子商务产品风险监测中心,跨境电商也成立了风险监测中心,实施“风险监测、网上抽查,源头追溯、属地查处、信用管理”。质检部门也组织了“神秘买家”,在网上买一些样品进行检测,不合格的就公布、下架。2016年,抽检6891批网上样品,不合格的有2122批,合格率69.2%。

支树平表示:”线上的质量水平和线下还是有一定差距,我们找到这些不合格企业,就实行整治,不合格产品必须下架。新的一年,质检部门会继续加大监督抽查力度,从源头抓,从电商平台抓,从标准抓,从监管抓,着力培育‘品质电商’。“

对于“海淘”产品,支树平表示,跨境电商的监管,首先要看属性,现在是作为个人自用物品进行监管,主要是实施检疫,重点看有没有疫情疫病、有害生物传入风险,产品质量由购买的个人自己负责。

-THANKS FOR READING-


源丨中国标准化杂志社



版权所有:沧州市标准化研究所 冀ICP备16014912号-1
任何个人或单位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变相复制本网站全部或部分信息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技术支持:世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